1948中國內戰-臺灣人軍團
週一 2012年03月12日, 5:30 上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1948年淮海戰役「陳官庄之役」血戰共軍
上海戰役覆滅-國民黨228屠臺派遣軍-第21師
「勦匪與建政」-悲運的臺灣人軍團
1949年到1950年期間,許多困惑的台灣人都想問:「台灣人到底是誰?我為誰而打仗,為誰犧牲?」
1946年中國來的國民黨軍以學說國語(北京話),每月領80元薪餉(當時一般公務員薪水30元),不離開台灣本島,退伍安排就業等手段,利誘和欺騙台灣青年入伍當兵。
前後至少有兩萬多台灣青年被國民黨督戰隊強迫押入船艙,不服敢逃者就槍斃,前往中國戰場,加入「國」軍,投入中國內戰當炮灰。
臺灣兵在船裹面,海浪很大,風也大。船走得很慢,七天七夜才到上海。臺灣兵在船上,一直吐,吐到膽汁都出來了,沒辦法吃東西。
臺灣人軍團一上岸,都沒有勁了,還是要背大砲,但根本背不動。臺灣兵一直走到上海火車站。
因爲發生國民黨228屠臺事變,國民黨怕臺灣兵鬧事,12月開赴徐州將臺灣兵關在徐州,又押到山東省金鄉。
不久,蔣介石就下命令,上前線打仗!。
來自亞熱帶的臺灣部隊在冰天雪地、人地生疏、語言不通,面對共軍的人海戰術,參加了中國內戰-徐蚌(淮海)戰役。
國民黨的部隊被共軍「圍圓打點」打的落花流水,國民黨軍一口一口被吃掉,只有在濟寧打三天三夜,因為守濟寧的70師有臺灣兵在那裹,用「日本精神」打的共產黨部隊不敢靠近。國民黨大陸老兵,打仗躲在最後面,不敢上前線。
徐蚌(淮海)戰役時,更可悲的事情發生「臺灣兵打臺灣兵」實際上是在有濟寧原國民黨62師被八路軍俘虜的臺灣兵,和國民黨70師臺灣兵對打。
因為國共兩黨都把臺灣人推到前線當炮灰。
投效整編70師的台灣兵,大多數犧牲於山東金鄉的「羊山集戰役」、河澤的「柳林集戰役」及徐蚌會戰的「陳官庄之役」(隸屬戰敗自殺邱清泉的第二兵團)。
陳官庄之役有臺灣部隊參戰,逼得共軍大肆增援,花了很大功夫合圍,最後邱清泉用美製手槍自殺。(共軍則稱邱清泉被擊斃)
60萬國民黨軍大慘敗,「陳官庄之役」台灣兵投降者怕被「解放」後又被國民黨抓去當兵,許多人編入中共人民解放軍。
中共第三野戰軍的第31軍是從國民黨從臺灣招募的70和62師一變為中共人民解放軍,一路渡長江,攻陷南京,包圍上海
1947年臺灣228抗暴事件發生後,台灣行政長官公署陳儀電請兵援,蔣介石調派精良武器的劉雨卿21師於3月趕赴台灣執行「血洗臺灣」的任務。
國民黨21師駐防台灣時間並不長,大約清鄉屠殺了五個月時間,但卻造成臺灣人的極大恐懼與浩劫,21師8月就被調回中國大陸,並投入淞滬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與他們遭遇的解放軍-中共解放軍第31軍,正是稍早陳儀部隊接收台灣的70師和62師。
臺灣人最多的復仇軍團-共軍31軍
共軍第31軍中的臺灣兵,包括不少原為陳儀來台接收部隊的79軍、62軍的「國」軍士兵,這兩個軍駐台期間,曾誘騙招收不少台籍士兵,1946年調去中國東北作戰「打共匪」,結果國民黨大敗。
殘存3000名的臺灣士兵被整編入中共第三野戰軍的共軍31軍。其他台灣兵約數千近萬人,大都戰死在七十軍被殲滅的徐蚌會戰。
戰歿共軍石墓嚴整排列,死難國民黨軍當年被挖掘大坑集葬,現今成為綠草土丘堆。那幾千上萬個台灣孩子,個個有父母兄弟,萬人塚埋骨他鄉,一絲絲香火紀念都沒有,好比口蹄疫豬般坑埋了事。
這些被國民黨騙去中國當兵的臺灣人生一輩子,最精華的歲月就這麼在不斷轉彎的槍口下討生活,流離於自己不熟悉的土地上。
來自花蓮、70師的徐騰光記得,從台灣剛調回中國大陸,到處支援受困的「國軍」,最遠到達河南開封,並在徐州集結準備決戰,這段時間還收得到來自台灣的家書。
那時,家裡的弟弟給了他一封信,描述228的景況,「說鄉親死了很多。大家都氣憤,但在軍隊裡,講都不敢講。」
「我姐姐寫給我的最後一封信,提到了228事件,那個時候我在金鄉,所有的台灣兵都氣個半死。」70師的台灣兵戴國汀說。
1948年底,徐騰光所屬的70軍在徐州被解放軍包圍,圍了幾天幾夜,「連飯都沒得吃,好些人不是被打死的,根本是被餓死的!」
徐 騰光說,當時解放軍的宣傳就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們想想都接受了,「當兵幹嘛呢?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嘛。」看看大勢已去,子彈沒了,糧食沒了,什麼 都沒了,「不必人指揮,自己就垮了。」被俘士兵有人離開戰場,有人跟著中共解放軍南下,一路渡過長江,來到上海外圍。
共軍包圍上海整整一星期,5月24日晚上,國民黨軍指揮官湯恩伯下令,讓蔣介石嫡系的52軍先上船,留下21師接替防務,來面對共軍的強力攻勢。
臺灣部隊整編入解放軍之後,他們在上海,聽到國民黨在臺灣的殺人兇手21師也在上海高橋,徐騰光說:「我們連上五、六個台灣兵都很氣,他媽的!當時真有報仇的衝動。」
戴國汀和其他台灣兵一樣,沒有想到會在上海碰到讓台灣人最無法忍受的第21師。而他的身分已經從「國軍」轉變為「共軍」了。
當時臺灣籍解放軍衝鋒九次都沒成功突破21師防線,直到第十次連砲兵都衝到最前面去打才打下21師防線。
21師戰敗,「他們投降的人跪在地上,我們拿著機槍還是把他們掃掉,沒辦法,太氣了。台灣兵都是為228而氣!」
25日,國民黨228屠臺派遣軍21師師長王克毅丟下部隊,逃了!21師被棄留在戰場上,大部份被殲滅,26日解放軍包圍21師所剩無幾的殘部,倖存的士兵列隊投降。
讓台灣半世紀走不出228陰影的國民黨21師,被命運巧妙的安排從此徹底消失。
這段歷史後來常被理解為:來台鎮壓228事件的國民黨21師,由於手段太殘暴,被由「國軍」變身為「共軍」的氣憤台籍士兵全殲!
聽命執行屠殺鎮壓的的國民黨21師士兵因戰爭被消滅,但228的國民黨重犯元兇們則全逃亡去了台灣。228恩仇仍然未了。
1949年到1950年期間,許多困惑的台灣人都想問:「台灣人到底是誰?我為誰而打仗,為誰犧牲?」
日治末期,部分台灣青年當了日本兵對中國作戰,有些人在二戰後加入國府軍與共軍作戰,戰敗被俘後又成為解放軍對抗國府軍。
有的甚至在1950年被派往朝鮮戰場對付美軍,而諸多留在中國的台灣人,在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更是遭遇悲慘。
在荒謬的歷史變動下,短短幾年內,他們的身分不斷變換,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為誰而戰?
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台灣人被不同政權驅使,為不同的政權勇赴異域「不知為何而戰?」來犧牲。
來源:http://wtfm.exblog.jp/14927935/
二二八起義失敗而以死亡悲劇收場, 在我們後人悲泣感傷之餘,
也海涵容我引介另外一位二二八起義"關鍵"人物: 鍾逸人.
他在2014年出版書名: 此心不沉 (玉山社出版).
書裡面(pp.187~197)有談到, 當時嘉義市議員們, 用斯文人處理事件的一廂情願態度. 在聽信國民黨特務的遊說利害關係之後, 竟然釀成嘉義市議員們單方面擅自下命令, 命令當時的阿里山高山青年部隊撤離已經包圍數天的嘉義水上機場. 按照當時狀況, 國民黨守軍已經多日無水可用, 很快就會向山青部隊投降.
可是嘉義市議會不只毀棄和台中二七部隊(鍾逸人領導)已經研議好並且已經確定好的戰略—–
擁有機場擁有飛機, 就有機會把飛機飛向日本東京, 就有機會引起盟軍統帥麥克阿瑟重新檢討他所下的命令: 命令中國國民黨軍隊到台灣, 代表盟軍接收日本軍, 政府投降.
當時嘉義市議員們和鍾逸人(台中二七部隊), 阿里山山青部隊(湯守仁, 高一生)等等所主張的武略多所干格不入, 最終以秀才(市議會)遇到兵(國民黨軍隊)有理講不清導致屠殺, 流血死亡的悲慘世界.
這中間所發生的欺詐和背信之言行舉動, 改變了時機和台灣局勢, 而導致國民黨軍隊逆轉形勢反敗為勝,
更進一步導致鍾逸人等人的全台大戰略, 也就是先從嘉義(以擁有水上機場為戰略目標)以作失敗來開始.
二二八事件告訴我們反國民黨的殖民統治就是革命, 革國民黨的命.
2016年台灣總統及國會大選即將來臨, 台灣人民應該覺悟到這是一場革殖民政權之命的大選,
應該合作無間, 擁護以推翻國民黨殖民政權為眾人最大心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