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當槓桿 中國玩轉美歐於股掌
週四 2015年04月02日, 12:28 上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581 views
- Tweet
Print
2015-04-01 12:30
【放眼天下】亞投行當槓桿 中國玩轉美歐於股掌
歐盟覬覦、日本緊張,美國氣急敗壞
二十一個國家去年在北京簽約加入亞投行,台灣也表達參與意願,芒刺在背的美國遏止盟國加入。然而,英、法、德、義等歐洲友邦紛紛倒戈加入。美中較勁愈見強勁。
夏 葉
一九四四年,聯合國貨幣與金融會議在美國的「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商討戰後重建,為了穩定經濟發展與金融秩序,設立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導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經濟規則。美國打造的「布列頓森林體系」剛滿七十年周年,中國敲響了警鐘──若不是喪鐘。
「一帶一路」帶入歐洲技術人才
習近平在前年推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二十一個國家去年在北京簽約;台灣也透過博鰲論壇代表蕭萬長,向習近平表達參與意願。芒刺在背的美國遏止盟國加入,希望亞投行不成氣候。然而,不管美國好言相勸或惡言相向,在創始會員國申請截止前,已有英、法、德、義等歐洲友邦倒戈,加入亞投行。美中較勁導致世界經濟與地緣政治板塊變動,愈見強勁、頻繁。
當華盛頓氣急敗壞地批評倫敦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磕頭時,北京收拾起乾隆當年接見英國特使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的倨傲。亞投行秘書長金立群表示,亞投行不是要顛覆現有國際金融秩序,「中國做為最大股東,不是特權而是責任與擔當。中國不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事好商量。」
亞洲經濟發展蓬勃,但許多地區的基礎建設落後。北京擘畫「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陸地與海洋串連起歐亞,投入交通、能源與電信等建設,為經濟放緩、生產過剩的「新常態」找出路。中國還巧妙發揮槓桿作用,引起市場飽和但擁有技術與人才的歐盟覬覦,接踵加入。
與軍事擴張、領土爭議而與鄰國劍拔弩張的局勢相比,拋開鄧小平「韜光養晦」教誨的習近平,領悟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經濟決定上層政治結構;鈔票才是中國王牌,順勢而為有助穩固地位。他的大國戰略環環相扣輪廓逐漸清晰。
去年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會議)上習近平說:「亞洲的問題要由亞洲人處理,亞洲的安全要靠亞洲人維護。」最近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大談「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透露亞洲霸主的雄心與視野。「一帶一路」的骨架,因為亞投行的資金有了血肉,雖然面對美元霸權、資金到位、各國意見分歧的挑戰,但證明中國開始擔起「負責任利益關係者」的角色。亞投行一旦成功,金融「軟實力」將夯實北京的全球影響力。
歐洲不滿美國蠻橫攔阻
隨著經濟實力日增,中國要求在過去無緣參與籌建的機構中有更大投票權;然而,美國國會封殺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改革案,讓中國決心另起爐灶,創建與自身實力相當的跨國、多邊金融機構。相較中國言語上的泱泱大度,美國口不擇言被英國指責為小家子氣,義大利也批評美國前後矛盾;其他歐洲國家更不滿美國跨越太平洋布局亞洲,卻攔阻土地相連的歐、亞聯繫。
亞投行預定的一千億美元資本只是世界銀行的三分之一,但已讓日本主宰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備感威脅。根據估計,亞洲在二○年前,基礎建設需要八兆美元的資金,當前的國際金融機構無力應對,卻不思改革。
美國批評亞投行不透明、缺少環保意識、不尊重人權,要求盟邦三思而後行。可是世銀、國際貨幣基金市場至上、緊縮第一的策略,讓眾多國家不以為然;歐洲國家更認為,唯有加入,才能提高亞投行水準。
華盛頓真正憂心的是其全球經濟影響力被削弱,盟邦不聽勸告、眾叛親離更添外交挫敗感。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亞洲研究部主任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說:「歐巴馬應該停止對盟友說教,趕緊完成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這比亞投行更能影響亞洲經濟架構。」
山姆大叔外交策略僵化、過時,在亞投行中左右支絀,東方巨龍則是外交手腕日漸嫻熟,在老牌歐洲國家間縱橫捭闔。北京或許沒算到歐洲熱切追捧亞投行,但卻明白善用歐美嫌隙以符合中國利益。
美國與歐盟緊鑼密鼓洽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以制定國際貿易標準遏止實力強大的中國改寫規則;但歐洲人對此宏偉計畫興致缺缺,有上百萬人連署反對。
此外,華盛頓不顧歐洲與俄國經貿關係密切、經濟復甦孱弱,強壓歐盟加入經濟制裁入侵烏克蘭的普丁,霸道的作風讓歐洲心生不滿。不僅歐洲國家集體轉向,由法國人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擔任總裁的國際貨幣基金也說:「歡迎亞投行的成立,大有合作空間。」
中國在歐廣結善緣、各個擊破
歐債危機時,中國在歐洲廣結善緣,加速投資、拉攏政商要角,透過多邊關係打破冷戰結束後由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根據公開的資料,去年中國在歐盟投資一八○億歐元,雖然只是外來投資的零頭,但比前年增長三倍,而且有加強的趨勢。中國化學工程公司日前宣布,斥資七十一億歐元入主義大利倍耐力(Pirelli)輪胎集團,是最新大手筆投資。
歐盟不是鐵板一塊,尤其缺少一致的外交政策,北京擅長從中挑撥離間。前年歐盟表示要對中國太陽能面板調高關稅後,北京聲東擊西,揚言調查歐洲葡萄酒傾銷,讓產酒的義、法施壓製造太陽能面板的德國。在推動亞投行上,北京放出風聲,稱「避稅天堂」盧森堡將率先加入,誘使英國提前宣布,隨後勾起德、法、義向來對倫敦置身歐盟事務之外、以本國利益優先的猜疑,接連加入亞投行。
複雜龐大的全球經濟機器,需要巨大的力量才能運轉,中國以亞投行為槓桿,找到了扭轉經濟世界運轉方向的支點。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65期〉
- 0 Comments
- 581 views
-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