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3 am - Sunday 02 April 2023

回到BOT原始精神 解決BOT爭議◎史派西

週三 2015年05月13日, 8:30 下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646 views
  • Print Print
文章來源


圖片與本文無關

2015年05月13日18:16

by 史派西

柯市府拿過去馬、郝時代的BOT案,一案接一案的痛打,大快人心,確實揭了不少政商勾結的大瘡疤,但大破之後的大立,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辦法,來解開這一道道的難題。

什麼叫BOT?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說,政府有一筆土地,但沒錢進行大型公共建設及營運,於是找來擁有資金、技術的民間業者幫忙,給予特許年限,待興建計劃完成後,民間業者獲政府委託取得營運權,政府逐年收取一定比例的權利金。

遺憾的是,BOT案在台灣,卻成為政府為特定財團大開炒作土地、鑽營私利的方便之門。

經常看到的情節如下:一開始,政府為了盡可能不讓案子流標,於是千尋百覓找來「勉強」符合資格的廠商,或甚至是量身打造一套配合特定廠商的招標規格,得標後的議約,更是步步退讓、給足了優惠,蓋完後,任由開發商自行其是,政府或無力或無法置喙。

電影「海角七號」裡控訴的「山也BOT,海也BOT」,癥結在於,政府操作BOT喪失了「公共性」,任由開發商炒作土地賺飽飽,忘卻了計劃本身的公共服務目的。

以大巨蛋為例,案子本身是蓋一座可以打棒球且符合國際標準的室內體育場館,以提振國內棒球風氣,土地由政府提供,民間業者負責孵蛋、養蛋。

但是,我們現在看的是什麼?

首先,蛋縮水了,根本打不了棒球,既然打不了球,就已經不符合當初BOT的原始精神,為何還能繼續蓋?接著是,蛋的周邊,蓋了一堆豪宅、商場、百貨,更遑論把旁邊的老菸廠古蹟給震壞了,亂砍周邊的路樹。

台北文創也一樣,不管是大房東,還是二房東,若依照BOT的原始精神,應該提供一定比例的空間、極低廉的租金,或是推出吸引年輕人進駐的策略,讓欠缺資金,沒有行銷通道的年輕人,能夠透過政府BOT案,在有能見度的大都會創業,讓創意產業在這座城市生根。

這就是BOT的原始精神,政府透過與民間業者合作「服務人民」,其公共性必須充分彰顯,如今,球不能打了,台北文創也讓年輕的創意工作者望之卻步。

台北市政府若想衝破體制,挑戰馬、郝時代的大型開發案,請帶著腦袋行事,回到BOT案的原始精神,這才是台北市政府該做的事。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 0 Comments
  •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646 view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