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8 pm - Sunday 26 March 2023

迎中資 IC設計如何永續經營

週一 2016年02月22日, 7:55 下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520 views
  • Print Print
文章來源


外傳經濟部有意再開放陸資參股台灣IC設計產業,最快520前開放,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聲明反對。資料照片

2016年02月22日00:04

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

關於是否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產業,贊成開放的聲音認為,公司自然會看好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和最核心的關鍵技術,不必政府或是外界擔心。商場上的行為模式,是自由競爭,所以政府應該放手不用介入,不用反對中資入股。這種說法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

為什麼中國購併台灣的IC設計公司特別不一樣?中國企業從2011年以來在歐洲瘋狂購併公司,最近又要花430億美金買下瑞士化學財團Syngenta,此事尚待美國和歐盟審查才能通過。過去幾年,德國輿論戒慎恐懼中國在全球到處購併行動,因為德國人擔心他們把公司買下之後,學走了關鍵技術,把機器設備移回中國,原來在德國的工作職位就會完全消失。

德國的中小企業佔出口總額的七、八成,有數千個隱形的世界冠軍,非常多企業的經營理念是永續經營,公司絕對不上市,將所有權永遠掌握在手上,基於這樣的前提去經營企業,不管外界的風雨,不求短期的利益,不斷研發求新,追求核心價值和長期利益,這樣的企業文化才能夠對抗外界的購併壓力,永遠為德國提供高薪的工作和經濟成長的動力。

以德國國寶鉛筆公司輝柏嘉為例,1761年創立,由家族的控股公司持有,已經250年,在德國的員工約900人,全球員工約7500人,2014/2015的盈餘約5.8億歐元,絕不引外資進入。德國有這麼多世界一流永續發展的企業,尚且擔心中國的淘空,台灣不怕嗎?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理由拒絕中資入股美光、荷蘭飛利浦LED之後,另一家老牌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也因同一理由拒絕中資高價收購,同樣的,美國對中資都如此小心,為何偏偏台灣有人對中資的思考方式如此簡單化、認為政府應該放手讓企業自己決定商業決策?

台灣的IC設計公司經營團隊持股大部分都不高,大部分都不超過10%,當政府背景的中資入股10%、容易成為最大股東之後,這個問題會十分複雜,因為,這類股東同時具有四種身分,股東、客戶、競爭對手和市場的管理者、中國政府,即使這個股東不參與董事會和指派經理人,但這個股東無疑會成為誰都不敢得罪的太上股東,遲早成為掌控公司經營權的那個黑手。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少數在世界上領先的產業,需要小心呵護,使它永遠站在領先的地位,未來的IoT、車載電子產品和工業4.0等等,都不能沒有半導體產業,說半導體、IC產業是台灣矽盾絕不為過。

還有人問,「如果禁止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業者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十分奇怪,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當然要深思討論,但是,我們產業的問題絕對不是因為中資想要入股引起的議題,之前政府一直禁止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產業也發展得好好的,沒有什麼問題,打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位置,這是刻苦耐勞提高競爭力才有的成果。如果哪天台灣的半導體和IC產業發展不幸面臨瓶頸,難以為繼,只能寄望中資來入股,屆時再擔心「如果中資不來入股應該怎麼辦?」或許比較正常吧?

美國政府絕對不和恐怖份子談判,因為一旦有一次以後就沒完沒了。中國恐嚇台灣廠商不給入股就封鎖你的市場,藉此公然入股,合法轉移技術,意圖打沉台灣半導體這艘航空母艦。如果真的因為害怕對方威脅恐嚇而開門讓中資入股,未來不是更被中國掐住咽喉七寸,永無自主未來。可怕的是,馬政府竟然成為綁匪代言人,不過說來奇怪,這個綁匪現下不要贖金,還要送錢給你,多少都無所謂,那麼這個綁匪要的是什麼呢?馬政府能不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 0 Comments
  •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520 view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