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挨棍棒」 中國夢變噩夢
週三 2013年08月14日, 10:50 上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939 views
- Tweet
Print
在新一屆領導上台後,不少外資企業近來已經明顯感受到大陸官方頗具爭對性的各類嚴厲審查,包括六家奶粉業者被以反壟斷為由遭到鉅額罰款,英國知名藥廠葛蘭素史克(GSK)遭指控行賄等等,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已經讓外商的「中國夢」正變成「噩夢」。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習近平今年3月接任大陸國家主席的談話中就已暗示,將採取強硬立場反映大陸經濟力量,此後對外資企業的調查與透過媒體披露不當行徑,開始成為家常便飯。
大陸國家發改委上周對六家奶粉企業,開出總額達人民幣6.7億元(約新台幣33.5億元)的反壟斷罰單,成為大陸史上開出金額最大的罰單。
被開罰的六家奶粉企業就有五家是知名外商,包括美國的美贊臣(台灣稱「美強生」)、法國的多美滋與紐西蘭的恆天然等奶粉企業,均被認定違反大陸「反壟斷法」第14條規定,分別處以人民幣4,000萬至2億元不等的罰款。
上月中旬,大陸公安部調查GSK一起經濟犯罪案,並拘留公司四名高層,同時查出該公司虛報會議帳目,向醫師、醫藥協會等行賄,金額高達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50億元)。
儘管沒有一家受到罰款的奶粉企業對大陸政府的懲處表示異議,GSK也坦承部分員工確實違反大陸相關法律,但有外資企業高層認為,以習李為首的大陸新領導階層就任以來,指責外資的聲音如此密集,很難相信都是巧合。
曾在大陸數家外資製藥集團擔任分析師的賓恩(Steven Bing)表示,政府官員調查大陸國企相當困難,因此若想要殺一儆百、整頓體制,就得拿外資公司開刀。
不過,大陸否認這些行動是意圖打擊外資。大陸發改委8日發表聲明,指出相關猜測純屬「空穴來風」,強調歡迎外國投資者在大陸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外資企業在大陸接連受挫,仍有觀察家認為,這是大陸致力解決商品品質與壟斷價格的積極作為。
奧睿律師事務所駐上海律師韋洛克耶(Veronica Lockyer)指出,在執行反壟斷法的背後往往有其考量,反外國人的偏見並不那麼強烈。
圖/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記者曾迺強/綜合報導】
2013.08.14 04:15 am
- 0 Comments
- 939 views
-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