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2 am - Sunday 02 April 2023

中國原本支持台灣獨立

週四 2013年08月22日, 11:38 上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3084 views
  • Print Print
文章來源

總之,如果沒有蔣介石這個敗類逃來台灣,台灣現在處境不會如此艱難!

毛澤東、周恩來文章把台灣稱為台灣民族並鼓吹台獨
法律上「光復」的意義

每年10月,全世界都很熱鬧;從南美洲、非洲、亞洲,還包括俄國、法國等都在慶祝,因為10月是世界許多民族與國家革命或解放的日子。只有台灣人在10月幫別人慶祝,沒有自己的節日。

法律前提上,關於「光復」有兩個意義。第一種,是一個國家被滅亡之後,恢復獨立;第二種,是一個國家部分領土被佔領之後,予以收回。

台灣現在不算獨立,所以沒有獨立紀念日,只有國民黨給我們一個光復節,光復節也跟韓國不一樣,人家是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日為光復節,台灣卻以該年10月25日國民黨接收佔領台灣之日為光復節。

國際法上「戰鬥」跟「戰爭」的定義不同,1945年8月15日是戰鬥結束,但法律上戰爭狀況並未結束,到締結和平條約才算正式結束。二次大戰的結束,是1951年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後,二次大戰才完全停止。

國民黨在1945年接收台灣,所援用的光復概念,就是前述的第二種意義,既存國家一部份被佔領之後收回的形式,這部分國際法上可以日本收回被俄羅斯佔領的北方四島為例。

但,在1945年前中國是不是主張台灣是它的領土?

1925年孫中山病危之時對戴季陶表示「希望台灣及朝鮮獨立能建立自己的國家,有一個自己的政府,希望中國能完全獨立。」1926年1月13日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表示支持台灣民族革命,主張台灣、越南、朝鮮、菲律賓等都該獨立。1938年4月1日蔣介石在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也贊成孫中山希望台灣獨立的主張,認為台灣獨立有助於中國的安定與東亞的和平。

所以,國民黨長期以來都支持台灣獨立,更毫無光復台灣的企圖。

另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方面,1928年7月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1935年8月1日中國的八一宣言、1935年12月25日中國中央政治局通過決議案,都表明支持台灣民族革命、支持台灣獨立。更正式的,1938年10月毛澤東寫的一本「論新階段」、1941年6月周恩來寫的「民族至上及國家至上」文章,裡面都把台灣稱呼為台灣民族、鼓吹台灣民族獨立。在一些條例裡,列出中國獨立統一後要收回領土名單,從未出現過台灣之名。

國民黨佔領台灣不被承認

在法律面來說,國民黨把接收台灣稱之為光復,完全不符合國際法上,一個長期主張要收回的領土的要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22日在一個星期內開始把中國分為十四個區,但不包括台灣在內,準備收復作業。

9月2日麥克阿瑟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中國軍收復北緯16度以北領土時,當天晚上中國才很慌張地把台灣列為第十五區。9月23日制定一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所的組織條例,五天後指派陳儀擔任行政長官。10月25日發布命令正式把台灣納入中國國籍,不管國際法和聯合國其他國家的意見,而且強制把台灣人的國籍一律改為中國國籍。

所以,10月25日並不是台灣人本身脫離殖民地或恢復獨立形成的紀念日,也不是因為1951年舊金山條約結束戰爭做出領土的轉移,完全是國民黨政府片面地、以武力強制將台灣納入版圖的行動,當時盟軍各國都曾抗議過。在國際上、國際法或國際契約上,並沒有對台灣地位做出任何的決定;所以國民黨佔領台灣是完全不被承認、也完全不合法的行為。

從國民黨外來政權的角度,我們可以用三個層面來討論國民黨所謂的「光復」:

第一是光復的「概念」。在法律上有所謂的主體與客體,如德國的統一,東德是用加入的方式,東德是一個主體,它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加入。但國民黨對台灣是收回光復的角度,把台灣當作一個權力支配的「物」,沒有主體性、沒有意思能力。

第二是光復的「意思」。國民黨的用語,是不承認台灣是國外的領土、認為台灣不曾被割讓過,是它固有的領土。在法律上看,一個國家的固有領土,必須建國時就是它的領土,如果從列強手上拿回來、或者建國之後拿來的,就不是固有領土。換句話說,它不承認清朝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的事實。中國與國民黨都主張馬關條約是不平等契約、無效的立場,這可笑的論述在國際法學理是站不住腳的。如果馬關條約無效,那韓國不是要回去做中國的藩屬?

第三個是光復的「作用」。國民黨外來政權殖民統治在操作運作「光復」而言,有一個轉折式洗腦的作用。二次大戰後期,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大約有七○%的台灣人說日本話,國民黨佔領台灣之後,透過「光復」的轉折點,把已經皇民化的台灣人再予以「中國化」。透過說中文、進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等方式,不只土地「光復」,在文化社會面把台灣中國化。

對光復節要有正名運動

台灣在1945年10月25日被國民黨政府「光復」,在國際法上自始至終都是一種「屬民地」的統治;從「屬民地」的角度看,國民黨在1949年以後政權流亡到台灣所形成的體制,正是「母國」的政府跑到屬民地去躲起來了。對國民黨政權或台灣的定位,可以透過這個角度來做一個理解。現在我們國家需要一個正名運動,對光復節也要一個正名運動。台灣光復其實是被國民黨收復,對台灣人本身根本沒有光復的意義。

李明峻
2002/10/25 第期 新台灣新聞週刊

  • 0 Comments
  •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 3084 view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