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調」課綱的邏輯有問題◎許又芳
週三 2014年02月05日, 11:20 下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 0 Comments
- 1028 views
- Tweet
Print
近期報端對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有相當多的描述與討論。課綱編輯委員會決議,日本統治要說成「日本殖民」,並稱對方為「殖民政府」;至於「中國」,則應稱「中國大陸」。課綱編輯委員會宣稱這樣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
至於對岸的政府該怎麼稱呼?課綱編委們沒公開說明(大概也不方便說明吧?)。
筆者對這種改法基本上感到啼笑皆非,但卻可以同情這些人腦袋裏想的東西。義大利知名學者克羅齊(Benedette Croce)就曾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言下之意,歷史本來就是人去敘述的,敘述者會根據自己的意識型態與價值判斷來重新檢視史料,賦予其符合己意的安排與詮釋。國民黨政府要重新「微調」大綱,站在政治的角度看,並不令人意外。
只是,既然這麼「調」,那麼請邏輯務必前後一貫。
首先,稱「中國」為「中國大陸」,說是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那麼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換言之,現在控制中國大陸的「那個政府」,其實是不被我國憲法允許並承認的非法組織。用過去的話說,它是「偽政權」、「叛亂團體」、「匪區」,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敵人」,我們當與之「漢賊不兩立」才是。既然如此,高中歷史課本在稱呼對岸政府時,請用過去我在讀中學時代慣用的「中共偽政權」一詞,較能符應上述史觀的邏輯。
其次,既然中國是個「偽政權」,不是一個合法政府,中華民國豈能承認其存在,並且堂而皇之與它「交往」?(甚至對它奴顏婢膝?)而凡持「匪區」護照者,是否應皆拒絕其入境?
上述的情況如果做不到,那麼「微調」若干名稱,除了意識型態上的自慰外,有什麼意義呢?
修改高中歷史課綱,馬政府的邏輯有問題。
2014年02月05日00:16 蘋果日報
作者:許又芳(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 0 Comments
- 1028 views
- Tweet